“塬边正动‘手术’哩!”心急得坐不住,灵台县朝那镇张家沟群众李俊仕,这几天老在塬边转悠。
挖掘机、铲车往来穿梭,沟头边坡的清表工作正酣。赶在大面积春耕前,灵台启动了新一轮塬面保护项目。
“我原来紧挨着这个沟头有3亩地哩,慢慢地让沟里水把一个墹都快冲走了。”李俊仕喜笑颜开,“填了沟、改了水,不止排水畅通,我屋里这3亩地也要回来了!”
务了一辈子地的庄稼人最爱地,看着一点点被冲走的耕地,李俊仕干着急。
转机来了,“十四五”以来,灵台县逐年实施黄土高原塬面保护、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示范工程、淤地坝除险加固等水土保持项目,张家沟成为今年新一批治理对象之一。
李俊仕关注的张家沟侵蚀沟治理,计划填筑土方6.87万立方米,整修梯田2.86公顷,修建谷坊1座、沟头防护350米,种植水土保持林草2.67公顷,并配套建设蓄排引水设施。项目预计在今年年底建成,届时可保护塬面面积达7.5平方公里,每年减少土壤侵蚀量300吨,保护耕地17.8公顷,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点2处,直接让709户共2221名群众受益。
“把耕地面积讨回来,墹地变良田,今年又能多打些粮。”李俊仕乐道。
“不止沟边群众的耕地能抢回来,更重要的是扼制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将被打破。”一旁的水保工程建设站站长周灵军插话道。
灵台县属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境内有一塬(什字塬)一山(南部山区)两道川(达溪河、黑河川区),山大塬广,塬沟相间,部分沟头直接嵌入镇村、公路和农田,严重的水土流失加剧了沟头滑塌和塬面萎缩,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道“瓶颈”。为打破这一桎梏,灵台转换治理思路:从传统的沟道、山坡治理向塬面、村庄迈进,绿化苗木由本土适生树种向长青风景树种替换;零星布点向区域治理整体推进;水保单一治理向多方协同治理转换。一套组合拳下来,“大水保”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2017年以来,黄土高原塬面保护项目逐步启动,截至2024年底,灵台县回填沟头19处,整修梯田466公顷,配套小型蓄排引水工程100处,完成全口径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14.22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提高至69.31%。初步建成了塬面径流调控、沟头加固防护、坡面植被恢复、沟道水沙集蓄四道防线的塬面治理保护新模式,年入黄泥沙量减少38万吨,蓄水1075万方。
沿着塬边前行,看着来往穿梭的大型机械,李俊仕已经摩拳擦掌,“今年呐,有奔头!”(记者 孙筱娜 朱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