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福清:融链赋能开新局,产城同兴创未来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14:54:00    

福清市深入推进产业链党建工作,通过组织建在链上、服务沉在链上、资源聚在链上、作用融在链上,推动政企高效沟通、产业有效合作、城市协同发展,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党建融链,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

高位推动,绘就发展坐标。福清市坚持“一张图”顶层设计、“一盘棋”统筹布局,认真贯彻落实福建省委、福州市委关于加强产业链党建工作的系列工作部署,与上级决策部署同向发力、同频共振。福清市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福清市关于加强产业链党建赋能产业发展的工作方案》,围绕建立健全组织体系、健全完善工作机制、积极搭建活动载体、聚力创建服务平台等四个方面,系统绘就产业链党建工作图谱。

组织体系优化,从“物理聚集”到“化学融合”。循着“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的逻辑,福清市构建“2+1+X+N”党建联建组织体系,即市委组织部、社会工作部2个部门组织领导,产业链党委牵头实施,产业链上X个党支部联合,N个政府部门服务。在高端精细化工产业链,党委书记由市领导兼任,7名党委委员分别来自园区和龙头企业。

“过去企业间互相提防,现在通过党委牵线,我们与下游企业建立了原料直供关系。”万华化学党委书记介绍,产业链党委成立后,已促成6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强链先锋服务团”下派党建指导员,高端精细化工产业链26家链上企业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

机制升级,破解发展堵点的“新路子”。“本月我们收集到12个问题,已解决10个。”在高端精细化工产业链党委的联席会议上,党委委员正在通报问题办理情况。福清市建立的目标管理机制、议事协调机制、政策资源对接机制等“三机制”正成为疏通产业链堵点的关键。目标管理机制,产业链党委每年制定党建工作计划,建立项目清单,成员单位党组织书记领办实事项目;议事协调机制,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政策资源对接机制,建立产业链企业诉求收集办理机制,广泛收集企业各方面诉求,由产业链党委研究协调。

聚能共建,构建产城融合新生态

强链先锋服务团,服务链上的“红色管家”。福清市推行“一链一策”定制化审批服务,赋能产业链高效发展。聚焦电子信息、化工新材料等链上企业需求,开设“绿色通道”,推行项目立项、用地规划、施工许可等事项“并联审批、容缺受理”,审批时限压缩60%以上。建立跨部门联席代办制,组建由发改、住建、资规等部门骨干组成“链上帮办团”,为重点企业提供“一对一”全程帮代办服务,截至目前,累计为冠捷、万华化学等链主企业协调解决审批堵点问题20多项,推动“福耀玻璃(福建)有限公司年产400万套智能车用安全玻璃生产项目”等重大项目“拿地即开工”,以审批“减法”换发展“加速度”。

福清市压实“管行业也要管党建”责任,推动发改、人社、工信、税务等28个相关单位组建“强链先锋服务团”,定期下沉一线开展“组团式”服务,并主动接受产业链党委的工作安排,推动人员、政策、服务、资源等要素向产业链集聚,帮助推动解决产业发展难题。目前,全市各产业链党委已配备上百名党建指导员,他们既是政策宣讲员,又是问题协调员。

强链先锋服务团授旗仪式

在服务中,一些特色做法不断涌现。江阴港城经济区高端精细化工产业链党委推出“红色管家”服务,整合企业蒸汽需求,统一建设集中供热点1个,实现最大供热2584吨/小时。工信局落实常态化、精准化服务企业机制,针对1—2月减产的企业,开展“一企一策”辅导提升,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帮助排解困难,推动企业恢复产能;持续开展“小升规”专项行动,力争今年新推动50家以上企业升规;运用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龙头企业等扶持政策,抓好4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20家专精特新企业、8家省龙头和福州市链主企业等培育工作,优化企业结构,提升产业层级,保障经济平稳增长……这些精准服务,让“党建温度”转化为“发展热度”。

人才涌动,产业链上的“智力引擎”。在中景石化厂区里,司基臣正带领学员排查丙烷脱氢装置。作为一名党员,也是“大国工匠”千名制造工程师培训计划的首期学员,他从一名普通技工成长为工艺主管。“培训不仅教技术,更教会我们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司基臣说道。这个由产业链党委联合高校打造的培养计划,首期培育出352名像司基臣这样的技术中坚骨干。

司基臣带领学员排查丙烷脱氢装置

张宇是福建技术师范学院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的大四学生,通过产业链党委组织的活动,他参观了京东方等10家企业。“没想到福清的制造业这么先进。”原本打算去深圳发展的他,现在准备留在福清寻找工作,成为新福清人。

通过产业链党委搭建的“三位一体”育才平台,已实现“产业出题、高校解题、企业用才”的良性循环。冠捷电子科技在福州大学等高校设置“冠捷奖学金”,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大学生劳动教育基地”,配置企业导师等措施,助力产学研协调,人才培育,截至目前,累计为企业培养工程硕士24人,MBA人才2人。

如今,福清各产业链已形成“培训—实践—创新”的完整人才培育链。从厦大科技园的理论课堂,到企业车间的实操演练,再到创新工作室的科研攻关,一条党建引领的人才成长通道清晰可见。“我们要让更多‘福清工匠’成长为‘大国工匠’。”市委人才办负责人说道。

金融“活水”,浇灌实业的“春雨润泽”。建立福清市小微企业协调机制,加强政府、银行、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及时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福清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小微企业融资工作,成立由市发改局、金监局、金融服务中心牵头的小微企业融资工作专班,将此项工作作为服务实体经济,激发市场活力的一项重点工作。累计协调为5440家小微企业授信110.52亿元,为5366家小微企业放款82.7亿元。全市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99.52亿元,同比增长17.22%,高于各项贷款增速6.03个百分点,加权贷款利率下降0.71个百分点。这样的金融“及时雨”已惠及多家链上企业。

产业链党建不仅织密了组织体系,更构建起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生态。由“强链先锋服务团”牵桥搭线,对接金融机构,推动产业链党委与金融机构党建联建,推出银企共建、提升授信、专属产品、延期还款等金融助企政策,满足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日益增强的资金需求。同时,通过项目补助、以奖代补、税费“退减免缓”等资金扶持方式,有力有序地推动产业增产增效。

产城同兴,绘就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规划同频,从“产城分离”到“功能复合”的空间变革。产业链党建首先破解了传统园区“白天机器轰鸣、夜晚人去楼空”的割裂局面。以冠捷电子科技产业园为例,科学布局研发中心、人才社区、商业综合体等业态,使员工通勤时间大幅缩短。园区党群服务中心同步植入政务服务、文化休闲等多项功能,真正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

治理同构,“红色物业”织就“园区即家园”。产城深度融合的关键在于治理体系的升级。福清积极探索“红色大物业”,推进红色业委会的组建。在京东方社区,这种机制催生了“三张清单”——企业需求清单、社区资源清单、共建项目清单。通过清单对接,已解决员工子女入学、老人托管等“关键小事”100余件,开展“四点半课堂”等特色服务30余场。更值得一提的是“党员楼栋长”模式,126名企业党员骨干兼任社区楼长,既收集产业诉求又参与社区治理,让产业链与社区链形成“双向服务”的良性循环。

京东方社区“四点半课堂”

价值同创,产业与民生共荣。通过联村共建、联户增收、联心惠民,有效带动企业发展、集体增收入、群众享实惠的三角良性循环。以新型显示龙头企业冠捷电子科技集团为例,秉持公司“发展自我、兼善天下”的理念,协同公司工会、公关及相关部门,积极构建联动平台,与周边村、社区党组织共建,捐资帮助周边村、社区公共设施建设、成立“慈善基金会”提供就业岗位等,推动地方发展;与崇文小学、东山小学、玉屏小学、融侨小学等学校共建,资助学校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赞助举办各类活动,为福清教育事业贡献力量;与周边企业加强联系,由党组织牵头,共同开展志愿服务、党建和业务交流,相互促进。据统计,该公司已捐赠地方公益累计金额超过千万元。

下一步,福清将继续以产业链党建为引领,打造成以新型显示、高端精细化工、食品等千亿产业链为牵引,数个百亿产业为支撑的现代化县域产业体系,让产业繁荣与城市美好相得益彰,让人民幸福与发展成就相映生辉,共同谱写“融链聚能 产城同兴”的时代篇章。(文/图 福清市委组织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