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上午,处理完手头工作,临泉县姜寨镇坡寨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县人民法院驻坡寨村工作队队长张光明,径直前往村民李桂荣家。
李桂荣一分多的菜地被打理得井井有条。这边,面条菜、韭菜、蒜苔绿意盎然;那边,辣椒、茄子、黄瓜、番茄、豆角等秧苗也已有一拃长。
“这是俺早晨刚收的5斤韭菜、10斤蒜苔。”李桂荣指着捆扎整齐的蔬菜说。
李桂荣今年64岁,丈夫因病去世,儿子一直在外务工。前几年她因身体不好,不能干重活,常常情绪低落。自从驻村工作队引导她在房前屋后种菜,又有张光明帮忙卖菜,她不仅手里有了闲钱,人也有了精神。
村第一书记帮忙卖菜,卖给谁呢?
张光明说,2021年6月驻村帮扶以来,他进行了多次走访调研,发现村民有在房前屋后种一两分菜地的习惯,可常常面临蔬菜吃不完又卖不掉的难题。
怎样才能帮助村民解决这一问题呢?考虑到单位食堂有蔬菜需求,张光明找到单位负责人,建议采购帮扶群众家的蔬菜。与食堂达成长期采购计划后,新问题接踵而至——蔬菜如何运送?最终,张光明决定用自己的私家车,开启群众蔬菜直供县人民法院食堂的“直通车”。
张光明坦言:“帮忙卖菜,既为群众拓宽了增收渠道,也让同事们吃上了质优价廉的本地蔬菜,更重要的是拉近了我们与群众的距离,让群众真切感受到我们是真心实意为他们办实事。”
当野菜、萝卜、红薯、辣椒、洋葱、大白菜等集中上市,单位食堂消化不完时,张光明还会在微信朋友圈和小区业主群发布卖菜信息,想办法帮群众拓宽销售渠道,提高群众的收入。
凭借多年的卖菜经验,在城里长大的张光明甚至当起了种地“老把式”的种植指导员。
“张书记说我在村里干活,空闲时间不多,种韭菜需要时间摘拣,建议让俺种扫帚苗菜,种植省力,市场价格又高。你看,扫帚苗菜再过段时间就可以卖了。”坡寨村村民韩恩峰说,多亏了驻村工作队帮忙,他才能安心在村里公益岗上工作,又不耽误家里的蔬菜销售。
11点,张光明收到4户群众送来的15斤韭菜、10斤拨浪鼓子菜、25斤面条菜、30斤蒜苔,利用中午休息时间送往单位食堂。
据统计,张光明与村“两委”紧密合作,已帮助村里老弱病残户销售蔬菜万余斤,送货160余次。除了卖菜,他还主动探索产业发展之路,多次带领村“两委”干部和种植户到先进村学习,甚至自费购买良种免费提供给群众试种。
真情帮扶村民销售蔬菜,2024年11月份,张光明获评“临泉好人”。“作为村第一书记,能实实在在地为乡亲们做点事,看到他们日子一天天变好,我打心底里觉得值!”张光明说,乡村振兴的路还长,他愿扎根在这里,带着大伙增收致富,把坡寨村建设得更加美好。
全媒体记者 杨燕 通讯员 张玲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