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穷得只剩一栋办公楼”的破产谣言,“老牌国货”莲花味精背后的莲花控股用实际业绩打了某些博主的脸。莲花控股4月6日发布的业绩快报显示,2024年,企业实现营收26.59亿元,同比增长26.55%;实现利润总额2.85亿元,同比增长66.79%;实现归母净利润2.07亿元,同比增长59.12%。
作为老字号国货产品,“莲花味精,颗颗香浓”这句广告语在20世纪90年代响彻大江南北,一度是中国最大的味精生产和出口基地,也是河南省的“四大工业名片”之一。虽然企业在2019年一度来到破产退市边缘,但随后经过重整以后,近年来连续盈利,实现逆袭,这与国货受追捧的热潮不无关系。

归母净利连续增长今年一季度同比翻倍
在上述三条原因的影响下,今年一季度,莲花控股未经审计的业绩依然亮眼。
同一日披露的2025年一季度业绩预告中,莲花控股给出几组数据:当期公司归母净利润约在1亿元至1.2亿元之间,较去年同期增加5077.67万元至7077.67万元,同比增长103.16%至143.7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样在1亿元至1.2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 5134.77万元至7134.77万元,同比增长105.54%至146.65%。
值得注意的是,据红星新闻报道,3月下旬,短视频平台上曾出现一些以“国货品牌”“国货味精”命名的用户,并发布视频称,莲花控股濒临破产,只剩下一栋办公楼,老板儿子含泪直播,仅1人观看。
相关视频旋即引发外界关注,彼时,公司人员曾回应称:“我们现在挺好的,公司很火爆,那些都是博眼球的谣言。”
据公开信息,莲花控股此前的确曾因经营不善、健康谣言等因素经历破产危机。但2023年,凭借“国货潮”,莲花控股在当年就实现业绩大幅增长。财报显示,2023年莲花控股实现营收21.01亿元,同比增长24.23%;实现归母净利润1.30亿元,同比增长181.26%。
“流量红利”成功转化为“品牌势能”
莲花控股之所以被传破产谣言,与前几年的至暗时刻有密切关系。
公开资料显示,莲花控股的前身可追溯至1983年成立的周口地区味精厂,其生产的“莲花味精”曾是中国家庭厨房的标配,市场占有率一度高达43%,被誉为“味精大王”。1998年,莲花味精成功登陆资本市场,成为“中国味精第一股”。
2019年,周口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受理莲花控股重整申请,第一大股东睿康投资及实际控制人夏建统被列入被执行人名单,公司负债高达18.54亿元,资产已无法覆盖债务。彼时,莲花控股不仅面临退市风险,更因“破产传闻”导致品牌声誉跌至谷底。
正当莲花味精深陷泥潭之际,一则视频让濒临破产的老牌国货成功咸鱼翻身。
2023年6月,科普博主“松哥打假”发布视频《一句谣言,让一家民族企业彻底落寞》,直指“味精致癌”是伪科学,并揭露鸡精、蚝油等调味品中均含有味精成分。该视频迅速登上热搜,引发网友对莲花味精的集体怀旧。评论区中,“小时候的味道”“支持国货”等言论刷屏,沉寂多年的莲花味精意外翻红。
随后,国货热潮因蜂花“79元商战”事件全面爆发。莲花控股敏锐捕捉流量红利,通过直播间“79元套餐”、高管亲自下场带货、与国货品牌联动等策略,成功将流量转化为销量。
这两年,随着“味精谣言论”的消退和调味品健康化趋势发展,莲花味精的市场份额也在大幅回升。据《调味品行业2024线下零售数据解读》数据显示,在调味品重点类目中,从市场份额同比增速来看,味精13.7%的正增长速度,成为“一枝独秀”。
跨界算力租赁业务规模暂时较小
除了传统的调味品行业外,近两年,莲花控股也通过孙公司布局算力领域。
据莲花控股披露,公司算力业务孙公司浙江莲花紫星智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莲花紫星)目前已部署7个智算中心,分别位于深圳、广州、上海、宁波、无锡、马鞍山,以及呼和浩特。支持风冷与液冷机房,为客户提供算力服务及代运营、模型微调、行业方案、AI(人工智能)应用等服务。主营产品包括裸金属服务、云服务和云存储服务等。
算力租赁订单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行业:一是互联网行业,主要用于AI模型训练和大数据分析。二是金融行业,主要用于风险建模和高频交易。三是智能制造,主要用于工业仿真和智能质检。
莲花控股曾在今年1月发布的一份公告中披露,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算力服务业务收入5570.71万元,占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的2.88%。
“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主要来源于调味品的贡献。莲花紫星部分合同履行进展缓慢,开展算力租赁业务前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回报周期较长且算力服务器存在更新换代风险。”莲花控股表示。
据莲花控股最新披露的算力业务转型进展公告,截至今年3月29日,莲花控股算力服务器租赁业务累计共有四个项目,其中包括公司在2024年11月以及今年1月分别签订的超亿元订单,金额分别为1.09亿元以及5.55亿元。
另据上市公司披露,截至2025年3月26日,根据算力业务相关子公司前期签订的算力服务合同及软件服务合同,3月回款共计273.08万元。(本文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半岛新闻综合整理,素材来源:新黄河、每日经济新闻、第一财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