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至16日,广东省工业系统工会2025年工作会议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推广活动在东莞举行,总结回顾近年全省工业系统工会工作和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经验,并对下一阶段任务提出具体要求。

2018年以来,省工业系统各企业工会在深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中履职尽责、担当作为,推动党建引领与产改融合,技能提升与产业升级协同,权益保障与激励机制优化,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
广东省总工会一级巡视员张振飚指出,要深刻认识把握“产改”面临的新要求、新形势、新挑战,锚定目标,攻坚克难,强化思想政治引领,聚焦建功立业,树立典型标杆,厚植成长关爱,发挥劳模工匠作用,推动国有企业示范带动产改走深走实,奋力开创广东工业系统“产改”工作新局面。
“我们连续8年开展艰苦偏远重点项目建家建线帮扶慰问,90%以上工会经费向一线倾斜,最大程度畅通‘产改’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中铁二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林春梅说,公司每年开展系列“十佳”人才选树,每年帮扶“百家”基层项目工会,每年组织“千名”以上的技能人才比武,每年推动“万名”以上职工接受培训,保障“产改”工作落地见效。
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公司(以下简称“华电广东公司”)党建工作部(工会办公室)副主任杨崴表示,华电广东公司创新构建的职工“技术+管理”的双通道提升机制和“青创先锋工作室—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劳模工匠助企行”的青蓝接力“三平台”发展模式破解了传统电力企业“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困局,让更多产业工人找到符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同时,最大程度激发了他们的潜能,把他们的“手艺”变成了“身价”。
中建科工华南钢结构公司建立了“三会”推进机制,产改推进会协调和督促系统联动,党委会细化和调整工作举措,产改专题会检验和考核工作成效。提倡“产业工人也能当经理”,通过技术、管理、综合通道的横向贯通,打破工人职业天花板,推动技能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型。
如何推动新时期“产改”工作迈向新高度?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夏志华提出,要完善产业工人职业发展人才评价体系,打破技能等级和技术职务间的界限,提升他们的获得感;要完善“产改”激励机制,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基于岗位价值、创新创造、业绩贡献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提升产业工人建功立业的成就感;要进一步发挥工会“娘家人”的作用,加大力度做好产业工人法律援助、政策咨询、亲子沟通、托育托幼等服务工作,要高度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构建产业工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提升产业工人的幸福感。
中建八局华南分公司把产业工人吸纳为工会会员,构建全链条产业工人服务生态。打造具有特色的农民工服务品牌阵地——中建幸福社区,将教育培训、生活服务、法律援助、困难帮扶、文体活动等内容融为一体,为产业工人提供花园式环境、小区式管理、家庭式生活的温馨阵地。
南方+记者 许宁宁
通讯员 李飞-
【作者】 许宁宁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