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黔山贵水领袖情·回访记|涂志江:乌江碧水映照天然山水画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6 07:34: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贵州考察,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念兹在兹,希望贵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调研时指出,要正确处理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在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试,把提出的行动计划扎扎实实落实到行动上,实现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推进。

2021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视察贵州,强调优良生态环境是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要求贵州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

202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亲临贵州考察指出,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殷切嘱托转化为贵州广大干部群众的奋斗力量。这些年,全省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历史性改善,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绿色化转型,生态环保理念发生根本性转变,生态文明制度实现系统性提升,走出了一条护生态之美、谋赶超之策、造百姓之福的绿色发展新路。奋力在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走前列作示范,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大踏步前进,良好生态环境提升了贵州的地位和形象,提振了全省各族人民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总书记和我们面对面】

2021年2月3日,对涂志江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深深刻印在他心里。

当天恰逢立春,毕节市黔西乌江六冲河段化屋码头细雨绵绵,云雾缭绕,带着水墨氤氲的诗意。

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涂志江,正与同事在码头取水,对乌江水质进行取样检测。忽然,身后传来密集的脚步声。“我转身定睛一看,细雨中的高大身影竟是习近平总书记!”忆起当时的情景,涂志江依然语气激动。

“总书记,这是我们刚刚采集的水样。”涂志江拿起装有河水的量杯向习近平总书记展示,并汇报检测结果:水体水质达到地表水一类标准。

“说明上游治理得好。”总书记高兴地说。

“总书记耐心倾听,并对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等指标进行了提问,我一一作答。”涂志江说,总书记对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十分重视,说的是内行话,非常专业,并对确保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提出了严格要求。

涂志江总会想起总书记与大家亲切交流时的欣慰笑容——那是对所有环保人最珍贵的褒奖。

乌江,是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考察贵州的第一站。总书记沿江岸步行察看了乌江六冲河段生态环境和水质情况,对当地加强入河排污口管理和水质监测体系建设的做法表示肯定。

首站选择乌江,不仅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江河生态的高度重视,也凸显了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重要性。

乌江全长1037公里,流域面积8.79万平方公里,是长江上游南岸最大的支流,也是贵州人民的母亲河。过去,由于沿岸工业企业经营粗放、沿河网箱养殖超载、两岸污水处理滞后等原因,乌江水污染严重,一度成为“污江”。

在涂志江的手机里,至今还保存着“污江”的照片,“当时江水一半白、一半清,空气里弥漫着刺鼻的酸臭味。”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乌江开启了新生之旅。多年来,贵州铁腕治污、腾笼换鸟,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强乌江水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全面落实长江十年禁渔等举措,一系列组合拳的有力推动下,乌江生态环境质量逐年改善,现在处处呈现“河畅、水清、岸绿”的美景。

黔西市化屋景区(乌江源百里画廊)。祁德超 摄

沿着江岸察看乌江六冲河段后,习近平总书记移步高处的观景台驻足远眺,由衷赞叹:“真是一幅天然山水画”“乌江不愧为贵州的‘母亲河’!”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2021年以来,我省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实举措保护乌江流域生态。《贵州省乌江保护条例》《贵州省深化磷污染防治专项行动方案》《贵州省深化乌江流域生态保护专项行动方案》等相继出台。

“和4年前总书记来的时候相比,乌江生态更好了!”涂志江手拿近年来乌江水质监测报告说,乌江流域水质优良率由2021年的96.7%上升至2024年的97.8%,乌江干流总体水质从2019年以来持续达到二类及以上标准,主要污染物总磷浓度稳中有降。

涂志江用三个关键词总结了乌江水质变化——美丽、和谐、向好。

他解释,乌江水质感官由浊变清,呈现美丽;乌江流域治理坚持“三水”统筹,体现和谐;乌江流域水质逐年改善,展现向好。

一江碧水向东流,倒映着黔贵大地的绿色蝶变。沿岸特色生态产业蓬勃发展,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贵州力量,更助力贵州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瑶

编辑 徐微微

二审 杨韬

三审 覃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