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交通强市 活力释放 天津全力推动“大交通”助力经济社会实现大发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8 11:34:00    

交通运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

  今年一季度,我市客货运输双双增长,公路和水路货物周转量分别增长3.5%和16.4%;铁路客运量和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分别增长3.8%和3.5%。港产城融合发展深入推进,集装箱吞吐量达571.47万标准箱,同比增长5.6%,总量创历史最好成绩。

  “开局稳”奠定“全年进”。2025年,天津持续推动交通强市建设,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到民心工程提速,从客货运输两旺到行业服务品质提升,从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到以港产城深度融合赋能高质量发展……流动的人流物流释放出城市发展更多活力。

  基础设施建设发力

  货畅其流人畅其行

  交通基础设施具有投资规模大、落地见效快、综合效益好、带动作用强的特点。面对机遇,积极延续向上向好态势,我市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布局和政策导向,持续加快交通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将项目建设“拉满弓”。今年,我市全年共计划推动公路、水运、铁路领域35个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完成180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一季度,累计完成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43.02亿元,同比增长4.4%,兴港高速等4个总投资百亿级项目表现突出,25个在建项目加速推进,大港渤化液体散货码头、新港航道拓宽疏浚2个新建项目顺利开工,实现“开门红”。

  项目之进带来发展之质的提升。

  今年一季度,我市完成水路货物周转量511.1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6.4%,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新增运力30.5万载重吨,航运鼓励政策及良好营商环境加持下,更多优质航运企业落户。

  货畅其流,彰显市场活力增强;人畅其行,印证消费活力提升。

  一季度,天津轨道交通全网客运量1.53亿人次,创历年同期客流新高,城市轨道交通客运分担率约60%,天津站等天津轨道交通枢纽车站累计进站量774.77万人次,和平路站、营口道站、小白楼站、鼓楼站等商圈周边车站客流增长均比较明显,学苑北路站、医大二院站、东江道站等近年新开通车站较开通初期客流涨幅均超100%,学苑北路站达212%。

  排定“任务书”“时间表”“作战图”,在市交通运输委,全市交通重点项目、民心工程进展情况一目了然。

  加码提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为经济增长夯实基础支撑,今年以来,我市持续加大重点领域项目服务力度,京滨城际二期等重点在建项目被纳入全市“短名单”,市、区、企统筹发力,协调解决堵点问题。积极用好“两重”支持政策,加大项目谋划和前期工作力度,G95首都地区环线高速、天津港集装箱泊位等级提升、老码头升级改造、航道扩容等一批新项目加快推进前期工作;天津大道、机场大道改造等项目加快实施;农村公路提升改造项目开工157公里;轨道交通中心城区4号线北段、7号线、8号线及延伸线、11号线延伸线及滨海新区B1、Z2、Z4线等项目“多线齐建”,年内我市地铁线路通车里程有望突破400公里,为开好局、起好步打牢基础。

  积极融入协同发展

  全面拓展深度广度

  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先行。

  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我市全面拓展交通一体化深度广度,深入实施一系列交通一体化举措。

  今年以来,随着京津冀交通协同专题工作组会议在津召开,G95首都地区环线高速津冀接线方案研究加速推进;京津塘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近期首根钻孔灌注桩顺利开钻;连接京津的第四条城际铁路京滨城际二期计划年内实现天津机场隧道全线贯通,沿线天津机场站有望下半年开工建设;津潍高铁天津段海河隧道掘进、桥梁基础施工完成过半,预计今年实现海河隧道全线贯通……

  “加马力”打造智慧绿色枢纽港口升级版、区域航空枢纽,下功夫建设高速通达铁路网、互联互通公路网,出实招发展高效便捷都市圈通勤及区域协同“软联通”,市交通运输委年内计划完成4方面25项具体任务,全力助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持续向纵深发展。

  拼抢一季度,实现“开门红”,看协同联动更看服务品质。

  建立服务品质提升“1+6”方案体系,印发服务品质提升专项行动2025年重点工作安排,今年以来,市交通运输委聚焦改善环境、服务、安全、秩序、管理等关键环节,明确了10个领域共130项具体措施,专门编制轨道、公交、道路客运、邮政快递、综合执法、“三站一场”出租车治理6个专项方案,组织各相关单位加快推动实施。

  一季度,京津出行便利化再添新成果——京津城际新增10种定期票,天津市第三代社保卡试点加载中铁银通应用,率先实现在京津城际铁路8个站点刷卡乘车;协调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增加京津城际武清站周末停靠班次,北京南至武清末班车发车时间延长至23:30;天津站、天津西站、天津南站主要进出通道旋转门改为平开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天津西站城市航站楼开工;天津至北京环球影城旅游专线开通运营;武清、海教园至北京定制快巴增加车次。

  随着交通对协同发展的先导和支撑作用更加突出,三地间区域立体互联互通的交通网,正不断提升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促港产城深度融合

  港口流量变经济增量

  持续提升港口支撑能力,全力推动“通道经济”向“港口经济”转变,把“靠海”位置转变为“亲海”优势……今年以来,我市积极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加快打造世界一流智慧绿色枢纽港口升级版,持续提升海向航线辐射能力和陆向物流畅通能力,主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

  “港”与“产”与“城”融合走向深入,激发出港为城用、城以港兴新动能。

  ——做强港口支撑,充分发挥天津港战略资源和“硬核”优势,“地中海萨玛”轮成功刷新天津港第二集装箱码头公司历史最高生产效率纪录,天津至墨西哥滚装航线顺利开通,“三港一航海上高速FAST”航线由天津港集团、上港集团、广州港集团、安通控股联动携手推出。

  ——利用港口优势,推动通关改革,服务京津冀腹地,单箱智利车厘子码头作业时间缩短至20分钟内,5小时内可送达京津冀主要市场,30小时覆盖华东、华南、西北、东北等地。

  ——发挥海洋优势,海洋装备、石油化工等适港产业加速发展,天津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码头工程(二期)竣工验收,天津渤化南港码头仓储有限公司天津港大港港区渤化液体散货码头工程开工;天津港集团装备制造板块开局势头强劲,一季度签约合同额突破1.2亿元。

  ——用好亲海优势,深化港城互动,天津国际邮轮母港今年已接待22艘次国际邮轮,设立于古文化街的“津港印象”展览馆成为城市文旅名片,游客接待量持续攀升。

  天津举全市之力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更好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

  以港产城融合赋能高质量发展,天津还通过顶层规划、技术提升等不断提升港口支撑能力,进一步发挥港口“硬核”优势。

  今年3月《天津港总体规划(2024—2035年)》获批,天津港新一轮发展有了指导性文件,并为接下来我市港口基础设施能级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规划支撑。天津积极谋划,计划在“十五五”期间实施超过30个港口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预计超350亿元。今年,上述项目计划新开工8个、建成2个,总投资约137亿元,计划完成年度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提升港口支撑能力和运营能力,主动对接吸引行业头部企业项目落地,积极发展航运物流、航运金融等航运服务业,助力适港产业进一步壮大,加快集聚港口经济资源要素,为构建以港促业兴城、港产城相互赋能新格局提供有力支撑。”市交通运输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记者 万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