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师喆
昆虫的社会结构是什么样的?我们日常食用的小麦来源于哪里?4月11-12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两翼齐飞”的战略部署,河南省科技特派员宋睿博士联合驻马店科技特派员服务团成员,与西平县科学技术协会、西平县农业农村局、西平县气象局等单位,到河南省农田生态系统野外站科普基地,为西平县职教中心的高中学生,开展主题为“科技赋能农业,青春筑梦未来”的科普活动。

此次活动涵盖神奇的“昆虫王国”、一粒小麦的“前世今生”、爆裂玉米是怎样炼成的、彩色油菜花的奥秘、花粉的活力密码、气象科技守护绿水青山六大板块,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激发青少年科学探索热情,厚植强农报国情怀。
神奇的“昆虫王国”
形态各异的昆虫标本令人目不暇接,既有伪装高手叶䗛,凭借酷似树叶的外形隐匿于自然;又有长着绚丽翅膀的闪蝶,在灯光下折射出梦幻光芒。宋睿博士在标本前通过趣味讲解,大家了解到昆虫复杂的社会结构、独特的生存技能等。

一粒小麦的“前世今生”
“大约1.2万年前,在西亚的新月沃地,人类最早驯化了小麦。起初是二倍体的一粒系小麦,后经与野草杂交,进化为四倍体二粒系小麦,最终形成如今常见的六倍体普通小麦。随后,小麦开启传播之旅。约4000-5000年前进入中国”河南农业大学董朋飞老师讲解小麦的起源、分类、用途等。西平农业农村局谢耀丽研究员针对孕穗期小麦的生长发育特点,在高产田现场科普如何通过水肥调控和病虫害防治实现小麦增产提质目标。

花粉的活力密码:微观世界的科学探索
在实验操作区,科普志愿者向参与者展示花粉活力测定过程。演示从采集花粉,到将其染色、制片,再到于显微镜下观察花粉活力,一步步揭秘花粉活力密码。参与者亲手操作,感受微观世界中花粉的神奇状态。
气象科技守护绿水青山
气象科普志愿者带领同学们在人工干预天气炮旁边,解释如何通过云物理过程增加降水,并讨论其在抗旱减灾与生态修复中的应用。学生“亲历”增雨过程,感受科技力量对生态系统的调控作用。
“未来,我们还将联合河南省农田生态野外站科普基地,持续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力求为广大公众搭建起便捷桥梁,创造更多契机,让大家能够深入认识农业发展,近距离感受科技魅力。”宋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