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黄晖 通讯员 王金榜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改革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并从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作出系统部署。河南体育学院作为创新应用型体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始终坚守“立德树人、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不断深化体育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近年来,学校在体育文化类课程中推广应用“五位循环驱动”教学模式,强化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相协同,将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与增强实践本领结合起来,持续推动教学改革。

课程教学贯穿“问题驱动—情感驱动—能力驱动—职业驱动—理论驱动”五位循环驱动模式。具体而言,即问题驱动旨在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驱动通过情感共鸣,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能力驱动强调实践操作,锤炼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创新能力;职业驱动通过行业浸润,坚定学生的职业信念与团队协作;理论驱动则是总结与升华,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夯实专业素养。

彰显体育特色,该校开发了《中华体育精神概论》等特色课程,既注重结合巴黎奥运会、哈尔滨亚冬会等重要体育盛会,又潜心挖掘河南本土体育特色教育资源,力争讲好新时代的河南体育故事、青春奋斗故事。该校《太极推手》《体操》等课程群先后获批河南省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样板课程、河南省通识教育示范课程,实现了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的深入融合。在学校的一系列政策支持下,广大教师将深耕教学、钻研教学的热爱热情,转化为系列教学探索,促使体育学子将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实现从“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索”的转变,从“知识积累”向“价值内化”的跃迁。

河南体育学院“五位循环驱动”教学模式的成功应用,实现了“科研创新、社会服务、就业质量”的有效提升,达成了“以研促学、以践强能、以产育人”的良性循环,为创新型应用体育人才培养提供了案例样本。未来,该校将持续深化体教融合,切实以教育改革成效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