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世界帕金森病日|易混淆!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预防帕金森做好这5点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12:33:00    

帕金森病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根据最新全球数据分析,近20年来全球帕金森病患病率明显增长,其中东亚地区增长速度尤为突出。

此前,世界传奇拳王穆罕默德·阿里曾被诊断出患有帕金森氏综合征,帕金森病和帕金森氏综合征是一回事吗?

帕金森综合征并不等于帕金森病(PD)。帕金森综合征是一组以运动迟缓、强直和(或)震颤为主要表现的症候群的统称,它的鉴别诊断范围宽泛,这也反映了基底节不同部位的受累情况。非典型帕金森综合征包括一组神经退行性疾病,共同表现为运动不能-强直综合征。其临床病程、预后、治疗均异于PD。

帕金森病尚且有方可医

帕金森综合征却只能缓解进展

帕金森综合征不同于帕金森病的有方可医,不仅进展更为迅速,且大部分帕金森综合征患者没有手术机会,只能尽可能地通过药物、康复训练等方式延缓病情进展。

原发性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以运动迟缓、肌强直、静止性震颤为主要表现的疾病,而帕金森综合征是指有帕金森样表现的疾病总称,包括原发性帕金森病(帕金森病)、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由于药物、中毒、感染、血管等因素导致)、帕金森叠加综合征和遗传性帕金森综合征。临床上的帕金森综合征一般是指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

因为发病机制不同,帕金森病的病因尚不清楚,发病机制是中脑黑质中的细胞变性、死亡后不能合成足够的多巴胺,导致人体出现肌肉僵硬、运动迟缓、静止时震颤、情绪低落等。

帕金森综合征继发于某些病因明确的疾病,如脑血管疾病(脑溢血、脑梗塞)、脑外伤或药物所致,由于大脑、中脑黑质遭到病变破坏,导致多巴胺产生不足或无法传输,从而出现神经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不同。帕金森病多发于中老年人,通常为单侧起病,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直、步态和姿势障碍、运动迟缓等,病程中晚期还会出现抑郁、便秘、认知障碍等症状。

帕金森综合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人群,通常以姿势性震颤和动作性震颤为主,中晚期还会出现平衡障碍、眼球活动障碍、认知功能严重受损、吞咽困难等。

提早预防帕金森,做好这5点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神经科主任医师李中2024年在医院微信公号刊文指出,虽然帕金森病的确切病因仍不完全清楚,但是一些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已经被认为可以降低患病风险。以下是日常预防帕金森病的方法。

1.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一些环境因素如农药、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可能会增加患帕金森病的风险。因此,在生活和工作中要尽量避免接触这些物质,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2. 注意饮食适量

喝茶要保证营养的均衡摄入,每天摄入足量的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高糖高脂饮食,可以适度饮用绿茶或者咖啡。

3.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适度的运动,如太极拳、散步和游泳,对预防帕金森病非常有益。这些活动可以增加大脑的血液流动,改善神经连接,并通过神经反馈来提高神经可塑性,同时有助于改善认知能力和运动控制能力。

4. 积极治疗相关疾病

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症等疾病可能增加患帕金森病的风险,要积极治疗和控制。

5. 按时体检

及时就医中老年人应定期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如果出现上述类似症状,不要轻易忽视,要及时关注症状的发展变化,及时就诊。

资料来源:农村大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新浪财经

(大众新闻记者 黄鑫 整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