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援滇县长讲故事|石屏:异龙湖畔留住“滇南最美乡愁”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09:43:00    

每年冬天,数千只红嘴鸥从西伯利亚抵达石屏县的异龙湖。异龙湖畔的坝心镇白浪村委会白浪村民小组是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村内历史遗存丰富。

这里很美。但是谈到乡村发展,我要做的事情有很多。石屏县高原农产品是一大经济特色,但传统的种植业也造成了农产业结构单一。像白浪村,传统上的主要产业为甘蔗种植,种出的甘蔗也就只在县内销售。这样的产业基底是比较薄弱的,农民的收入增长缓慢。要走好乡村振兴的路,首先要有产业。白浪村引进龙头企业,发展以杨梅、蓝莓为主导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种植,带动周边群众就业。以石屏县为整体建设配套,在宝秀社区建成冷库,实现杨梅保鲜、冷藏、加工、销售一体化,使当地的“小产业”有效链接到“大市场”。

类似这样的农业特色产业在石屏县的各乡镇落地生根。坝心镇王家冲村布局猕猴桃种植。在种植基地内,果园规划整齐;车间里,猕猴桃通过一流水线,完成选果、装箱、打包、装车后发往全国各地。牛街镇实现了辣椒种植产业升级。徐汇区在当地援建了农产品精深加工厂。以前,群众种的辣椒不成规模,种出来的辣椒卖不出石屏县,价格也低。加工厂建设好后,农户可以放心大胆地种植辣椒,加工厂以保底价收购,不愁销路。同时,群众还可以去厂里打零工,“家门口的务工车间”实现就近就业。

作为援滇干部,我们的脚步不能停。石屏县有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是久负盛名的“豆腐之乡”“杨梅之乡”“中国原生态歌舞之乡”,有“千年石屏城、百年豆腐香、秀美异龙湖”三张亮丽的历史文化名片。面对异龙湖的美景,我一直在思索,如何将石屏县当地的特色产业发展和旅游业相结合。

近年来,当地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不少田园综合体项目。但我想,光有美景还不够。需要放大石屏的文化资源,丰富旅游业的内涵和层次,让来到石屏的游客有更多可看、可逛的地方。

此前,徐汇区图书馆在原来沪滇合作的基础上,将“灯塔书房”创新空间品牌进驻石屏县图书馆古城分馆。石屏县图书馆创立于1912年,由经济特科状元袁嘉谷先生创建,2021年7月,在县委、县政府以及沪滇协作项目的支持下,将修缮好的为民巷16号(朱淳故居)建设成为古城分馆,目前藏书量为24000册。开馆以来两地联合开展多场线上线下活动。古城分馆的建设不仅是当地文化的一张名片,也是当地历史文脉的一部分。石屏古城灯塔书房是汇悦读灯塔书房体系的第24家服务点,同时也是徐汇区域外第一家服务点,它对深化沪滇文旅对口协作,加深两地情谊,加强东西部合作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作为上海援滇项目之一,石屏县宝秀镇小倘甸村建起了宝秀乡村艺术馆。艺术馆是小倘甸村乡村功能提升项目。馆内展示着与石屏本土文化息息相关的艺术创作。

这些年,异龙湖畔的白浪村融入了“滇南最美乡愁之旅”规划。上海援滇干部和当地干部群众携手,推动特色农产品品牌化,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产业结构更加合理,群众的收入多一份保障。为石屏县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这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荣幸。

口述人:红河州石屏县委常委、副县长 王寅超

整理人:沈竹士

原标题:《援滇县长讲故事|石屏:异龙湖畔留住“滇南最美乡愁”》

栏目主编:范兵 文字编辑:赵征南

来源:作者:王寅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