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茂名化州平定镇72岁的李伯因急性心梗被村卫生站诊断为“疑似冠心病”,村医梁医生通过远程心电监测系统,实时将心电图传输至70公里外的茂名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15分钟后,省级心内科专家通过5G会诊平台指导基层溶栓治疗,这场与死神的赛跑最终在乡镇卫生院完成——这正是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在医疗领域的生动注脚。
“五级联动”是“百千万工程”在医疗领域的具体实践。由广东省人民医院(以下简称“省医”)牵头,纵向整合“省—市—区—镇—村”医疗资源,构建多层次医疗支持体系。茂名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茂医”)扮演着承上启下的关键角色,既借省医资源提升自身实力,还深入开展“组团式”帮扶电白区人民医院、“百千万工程”帮扶9间典型镇乡镇卫生院,深度赋能31家医联体成员单位开展技术指导,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服务同质化水平,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纵向贯通:构建“五级联动”的医疗生态圈
构建省医“五级联动”医疗生态圈,茂医的创新实践,打破了传统医疗体系的发展瓶颈。作为茂名地区首家综合性三甲医院,该院参与了省医牵头构建的“省医-茂医-县区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站”五级联动体系,在省级龙头与基层末梢间架设“云梯”。
近年来,茂医通过强化学科建设、深化多学科协作(MDT)及技术创新,成功突破多项高难度手术,展现了“硬核”医疗实力。因乳腺癌术后乳房缺失的程女士就是最有力的例证,两年前外院术后造成的身体残缺与心理创伤,如影随形,困扰着她的生活。日前,她在茂名市人民医院乳腺科联合多学科团队的帮助下,通过三维重建及CTA技术精准定位,实施了“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乳房重建术”(DIEP)。在经历两年的痛苦后,茂医医疗团队为她乳房实现功能与形态双重修复,攻克乳腺癌“天花板级”重建难题。
而在省医粤西医院(电白区人民医院),茂医派驻的妇科肿瘤专家团队正指导完成首例高龄患者腹腔镜微创卵巢恶性肿瘤切除术。“过去这类四级手术需要把患者转诊到广州,现在我们不仅能独立开展,还带出了4名能够熟练配合的本地团队。”科主任吴妍感慨道。通过茂医建立“导师制+标准化诊疗路径”,该院妇科2024年第四季度四级手术占比11.36%,相较前三个季度平均值翻了一番。
这种“输血+造血”的双向赋能模式,在沙琅镇卫生院得到更鲜活的印证。茂名市人民医院创新“5+3+N”帮扶机制:每周5天驻点专家坐诊、3次教学查房、N个远程教学模块。茂医派驻沙琅镇卫生院帮扶队队长郭春云告诉记者,茂医团队进驻卫生院后,助力当地开展了首例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填补了基层技术空白。
在茂医日前举行的助力“百千万工程”医疗设备捐赠仪式中,无偿调拨了14台(套)基层紧缺医疗设备至对口帮扶的含沙琅卫生院、宝圩卫生院在内的6家基层卫生院。从远程会诊到设备捐赠,茂医正在努力破解基层医疗“硬件荒”这道难题。

茂医无偿调拨了14台(套)基层紧缺医疗设备至对口帮扶卫生院
技术深耕:从“输血”到“自我造血”
在省医与茂医共建的高水平医院发展蓝图中,技术平权始终是核心命题。2023年,省医肝胆胰外科专家侯宝华“下沉”担任茂医院长,带来外科技术两项关键改变,不仅将省医的“微创手术标准化培训体系”引入茂名,更是推动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关键技术创新改良。
84岁的王奶奶因腹部持续疼痛、食欲下降到茂医就诊,被确诊为胰腺癌。面对“癌中之王”和多病伴身,医院立即启动多学科会诊,采用“腹腔镜下全胰切除+全脾切除”的治疗方案。手术团队凭借精湛技术和默契配合,成功自主完成粤西首例“腹腔镜下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院长侯宝华(中)为患者施行高难度“腹腔镜下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这类手术难度系数相当大,侯院长的进驻,改进了手术的关键核心技术,使得治疗更规范,患者术后并发症降低,恢复更快。此类手术我们团队常规已开展了200余例。”茂医肝胆胰外科主任邱泽成展示着手术视频,在侯宝华的指导下,团队通过3D腹腔镜系统,以毫米级精度完成直径仅3毫米的胰管吻合。
技术下沉的“涟漪效应”得以持续扩散。从“输血”到“自我造血”,茂医创新“省医技术输入—市级转化培育—基层能力反哺”三级跳模式:省级专家驻点带教,手把手传授腹腔镜操作技巧;市级导师团队开发“标准化手术流程”,将复杂技术拆解为可行性操作指南,使基层医生更易于掌握;基层骨干通过“影子计划”跟岗学习,实现从器械递送员到主刀医师的蜕变。在电白区沙琅镇卫生院,书记高海雄运用茂医(帮扶工作队)指导的“人工关节置换技术”,独立完成首例“陈旧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切开复位、人工半髋关节置换、钢丝内固定术”,耗时仅2小时,为患者“点燃”了重新站立行走的希望。这种“技术火种”效应正引发裂变——2024年,“百千万工程”9间典型镇乡镇卫生院在茂医帮扶工作队的指导下,共计开展了20余项手术首例,填补了基层医院空白;茂医帮扶的31家医联体单位中,23家实现部分二级手术自主开展,12家建成特色专科,基层医生发表技术改进案例33个,真正让“五级联动”结出硕果。
智慧赋能:打造没有围墙的医疗联合体
“我们合力推进常驻帮扶与柔性帮扶双轮驱动,为茂名打造没有围墙的医疗联合体。”据侯宝华介绍,除他本人作为省医专家担任肝胆胰外科学科带头人外,省医骨外科、泌尿外科、肺外科、乳腺科、心脏外科及病理科等核心科室也分别支持了对应专家进驻茂医,担任执行主任,更深度参与医院管理,让茂医在疑难重症诊疗能力上实现跃升。

省医、茂医团队采用流域2.0技术主刀肺结节手术
去年11月,电白区“省医—茂名”五级联动医疗帮扶项目启动后,茂医按照1:1的比例,向省医粤西医院派驻5名常驻专家,涵盖骨科、胸外科、肿瘤科等多个专业。
柔性帮扶团队也同步发力,茂医柔性引进的省医肺外科钟文昭、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陈少华、脊柱外科昌耘冰、泌尿外科刘久敏等专家定期到茂医坐诊、查房、手术、带教,将省医先进的医疗理念和技术带到茂名,技术与资源层层扎实下沉。
“提升基层医疗技术水平,是茂名市人民医院作为区域医疗中心的重要使命。”在党委书记顾兴伟看来,通过“五级”联动,省医对茂医的“硬核”支援,茂医对基层医院“精准”帮扶,让基层医院实现技术突破,为基层培养一批带不走的技术人才,真正实现医疗技术在基层落地生根,让茂名地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级医院同质化的医疗服务,是激活医联体更好为群众健康服务的“强心针”。
据了解,2024年,茂医帮扶团队累计诊疗2093人次,实施手术300台,成功开展6项新技术新项目。“若是以前,这个病得跑到省里跑到市里,不仅费时,也是一大笔花销,现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化州宝圩八旬脓毒血症患者,在茂医驻点宝圩卫生院帮扶队的帮助下得到有效救治,他不由得感慨地说。
数据与口碑的背后,是茂医医疗服务水平的显著提升,也是省医帮扶成效的有力见证。
个别曾经连阑尾炎手术都难以开展的卫生院,如今已在“五级联动”的帮扶模式下,成长为乡镇圆周区域医疗中心。茂名市人民医院的实践表明,医疗领域的“百千万工程”,不仅是资源的简单下沉,更是通过机制创新重构城乡医疗生态,最终实现从“病有所医”到“病有良医”的跨越式发展。
文、图 | 记者 詹翔闵 通讯员 陈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