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南越文王赵眜遗骸十五年来首次展出,南越明王专题展览开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9 23:40:00    

赵婴齐,从南越太子,到汉朝质子,再到岭南霸主。与跌宕传奇的命运相交织的,是南越文化融入中原文化的历史进程。

4月29日上午,“王子、质子、国王:南越明王和他的时代”在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区开幕,展览持续至8月20日。

此次展览也是继第一代南越王赵佗、第二代南越王赵眜专题展览之后,“南越五主”系列的又一重要专题展览,通过160余件/套汉代文物,结合文献资料以及近年来的重要考古发现成果,揭开南越国中期神秘面纱。

南越王子:遵循“和集百越”,促进汉越共融

年少时的赵婴齐与父母共同生活在番禺都城中,地理位置优越的南越都城番禺汇聚了来自海内外的奇珍异宝,养尊处优的南越太子还不知其命运多舛的未来。

其间,他娶越女为妻,遵循了曾祖父赵佗所推行的“和集百越”的民族政策。

在当时,汉越通婚已从王室走向寻常百姓,促进了岭南地区的民族融合与社会和睦发展。

越式铜鼎,蕃禺铜鼎(复制品)

目前考古发现的南越国墓葬证实了汉越文化的融合。通过展厅内的展品观众可以看到,汉人的墓葬中有着南越文化的器物,如越式铜鼎等,越人的墓葬中也可见汉文化的遗存,如汉式陶器、铜镜。

汉式陶器,绿釉弦纹盘口陶壶

汉武帝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赵婴齐的父亲赵眜即位。第三年,闽越王郢趁赵眜根基未稳,出兵进犯南越国。

在危急关头,赵眜向汉朝求援,汉遣军征讨闽越。战争结束后,汉武帝派严助出使南越,要求南越文王赵眜入朝谢恩,赵眜称病,派太子赵婴齐到长安为质。

自此,赵婴齐肩负起王国赋予的使命,告别故土,客居他乡。

长安质子:见证西汉强盛,为归国决策埋下伏笔

赵婴齐跋山涉水,跨越千里,约公元前135年抵达长安,开始他在长安保卫皇帝安全的十余年质子生涯。

当他抵达长安时,汉兴已有70余年,西汉文帝、景帝对国家的治理卓有成效,史称“文景之治”。赵婴齐亲眼见证了西汉王朝走向强盛。

展览现场

在长安为质期间,他很可能像其他质子一样,参与了诸如宗祀配享、祭拜帝陵、外交迎送等重大活动,见证了汉朝繁复有序的朝章礼仪。

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下,他熟知汉朝的法律制度、民族政策,还娶了赵国女子樛氏为妻,生下次子赵兴。这种文化上的影响,正悄然改变着他。

出于身份的特殊,赵婴齐所受到的汉文化浸润与熏陶,为他日后回归南越国的行为和理念埋下了伏笔。

南越明王:深藏玺印,多方面效仿中央王朝

公元前122年,南越文王赵眜病危,赵婴齐从长安回到南越国。不久赵眜去世,赵婴齐继任为第三代南越王。

赵婴齐继任为南越王后,为父亲举办了隆重的葬礼,并将南越武帝、南越文帝的玺印深藏,以示对汉敬畏。他还上书朝廷,请求封汉女樛氏为王后,立其子赵兴为太子,表明臣服之意。

南越文王赵眜遗骸

本次展览展出赵婴齐父亲赵眜遗骸,这是自2010年起十五年来首次展出。

考古发现表明,墓主下葬时身着玉衣,经测定墓主人死亡年龄在40—45岁之间,身高在170厘米左右。

赵婴齐统治时期,从地方治理、官僚体系、后宫制度等方面进一步效仿中央王朝,南北贸易保持畅通,进一步推动了岭南的社会发展。

陶屋

从考古发现的南越国晚期墓葬来看,此时期岭南地区的农业经济已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在目前考古发现南越国晚期的墓葬中,仍保留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器物,如瓿(bù)、鼓、三足罐、三足盒等,同时也出现了陶灶、陶仓、陶井、陶家畜等模型明器。

这是岭南地区农业生产技术发展、粮食增多并有储备的反映,也是当地文化面貌逐渐向中原趋同的标志。

游客参观展览

本次展览是“南越五主”系列展览之一,为我们呈现南越国五代王的故事又补上了一片重要的拼图。

如果说赵佗是南越国的开创者,赵眜是南越文化的巩固者,那赵婴齐则是南越文化与汉文化深度融合的推动者。

他丰富的人生经历以及在任期间的一系列举措,推动了岭南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与中原文化的深度融合,从而有力地推动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与发展。

文|记者 何文涛 通讯员 南越王宣图|博物馆供图

编辑:何文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