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市场“卷生卷死”,一本来自三百年前的明代老古董书却悄然登上了微信读书的热搜榜,成为“当红炸子鸡”。近日,明代文学家张岱的《夜航船》在网络走红,这本书到底有啥魅力?

古代版“梗指南”
在序言中,张岱写道:“天下学问,惟夜航船中最难对付。盖村夫俗子,其学问皆预先备办。”夜航船是古代南方水乡长途苦旅的象征,水乡的人们坐船外出,在漫长无聊的航行途中,大家闲话消遣,聊天的内容包罗万象,阅读《夜航船》就像是上了一艘夜船,看张岱描绘的他眼中的大千世界。
《夜航船》是一部用浅显的文言文写就的百科全书,帝王将相、君臣父子、科举从政、经史著作、婚丧嫁娶无所不包,三教九流统统收录,甚至还有“外国部”,记载了日本、暹罗、苏门答腊等国家的逸闻趣事。
虽说每个词条浅尝辄止,但是妙趣横生,读来忍俊不禁,比如明代民间习俗中的“土方子”,如果脚麻了就对着木瓜喊:“还我木瓜钱,急急如律令”,一连喊七遍脚就不麻了;果树不结果,就在除夕夜拿着斧头对树喊“你生果否?不生,斫汝作柴!”旁边还要有个人应和:“我生!我生!”当年果树就能结果。
书中还有不少颇为搞笑的名人逸闻,网友称之为古人版笑话大全:韩愈登华山,回头一看见山势险恶吓得靠着山崖哭,觉得自己可能下不来了还写了封遗书,准备与世诀别,最后华阴县令用木头搭了个架子,把韩愈灌醉了把他裹在毛毡里缒到了山下;唐末的京城有钱人刘训在春天请客人来赏牡丹,他家边上绑了水牛,世人指着牛说:“这是刘家黑牡丹”;刘贡父亲晚年得恶疾,眉毛低垂鼻梁断坏,苏东坡看到了开他玩笑说:“大风起兮眉飞扬,安得猛士兮守鼻梁”;徐昭佩因梁元帝萧绎天生独眼,皇帝来的时候她就只化半个脸的妆美名其曰“半面妆”,把皇帝直接气走……《夜航船》里还有不少读来叫人恍然大悟的冷知识,比如我们形容事物之间毫无关系时会说这是“风马牛不相及”,这几个字到底咋凑到一堆的?原来是“马喜逆风而奔,牛喜顺风而奔,故北风则牛南而马北,南风则牛北而马南。故曰风马牛不相及也。”
张岱的《夜航船》阅读门槛不高,即便没有译文,原文也并不晦涩,整本书既有干货,又有张岱对社会百态的观察,还穿插着幽默轶事,以诙谐笔触拉近与读者距离,让年轻的读者既接触到了古代生活智慧、礼仪制度,又满足了知识猎奇心理,网友们对其评价大多为“有趣”“长知识”。更有趣的是,这本书以条目形式提供“冷知识”拼图,还颇符合当下人们碎片化的阅读习惯,随意拣一章,不拘从哪儿开始读都能乐在其中。书中记载的品茶、鉴宝、游园等文人雅趣也让寻求松弛感的年轻读者找到了情感共鸣,这种“以笔为舟,载浮生百态”的态度,与年轻读者在快节奏社会中寻求精神寄托形成呼应。
《湖心亭看雪》之外的有趣灵魂
“张岱真是个有趣的人。”这是一位读者给这本书留下的短评,说到这位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大多数人脑子里首先浮现出的都是《湖心亭看雪》这篇课文,一个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有着清高品行的文人形象跃然纸上。这只是张岱的一个侧面,他的确有一个相当有趣生动的灵魂。
张岱的人生大起大落,出身浙江绍兴官宦世家,祖上四代为官,家族文化积淀深厚,少时生活优渥,自称“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热衷戏曲、美食、古董、骏马等雅俗之物,甚至设“斗鸡社”、自养牛只为求佳酪。明朝覆灭后张岱不愿降清,隐居山林,生活困顿,有时连饭都吃不上,但他以“《石匮书》未成”为信念,坚持著述四十余年,最终完成明史巨著,成为浙东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
深厚的家学渊源使得张岱经史子集、琴棋书画无所不通,隐入山林又让他深谙市井烟火,在他的笔下既有清高的《湖心亭看雪》,也有《陶庵梦忆》的典雅品位,还有《夜航船》这样兼具讽刺与幽默的奇书。张岱被誉为“明清之际最富魅力的文化奇人”,其作品因“俗雅共赏”的特质在当代持续走红。年轻读者既被他“吃货”“戏痴”的鲜活形象吸引,也从他“大梦将寤,犹事雕虫”的执着中感受到对文化传承的现代启示。“以禅家之智调伏意气,以史家之笔描摹世情”,张岱在矛盾中成就的独特精神世界正在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产生共鸣。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校对 陶善工